谷歌公司(GOOG)怎么样?
这几天重仓的谷歌突然暴跌,让我这个本来已经很长时间不关注美股账户的人心里也难免咯噔一下。看着浮盈变浮亏,心里总是不太痛快。像我这种80年代出生的人,可以没有手机,但是不能没有电脑。我们对于互联网的开放、自由和分享是有着执念的。
所以这就绕不出这样一家公司:谷歌,以及当年谷歌所代表的开放自由的互联网精神。如图:
如今的互联网正在巨头的竞争中走向封闭,当“私域流量”变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当你习惯了下载完一个App发现不注册不登录,就什么都干不了的时候,曾经的互联网精神是否依然还值得去坚持?
当然,写这些关于科技巨头的文章,并不是为了回忆“那美好的旧时光”,而是为了看清一个公司到底是怎样的公司,以及在资本市场中能不能通过这家公司赚到钱。
美股的“七巨头”个个都不简单,有的专注于硬件例如英伟达、有的擅长于社交比如Meta,有的在商业服务上无人能及且护城河极深比如微软。而在这里面,如果提到谷歌,他与其他巨无霸不同的地方,就是:
谷歌“拥有”互联网。
尽管亚马逊和微软在云领域一直领先于Google,尽管Meta在社交方面无人能及(Tiktok可能是个潜在的挑战者,但是在熟人社交领域Facebook依然是霸主),虽然这些公司都可以在互联网中的某一领域把谷歌打的满地找牙,但是这些公司都不能说拥有互联网,而谷歌却可以。
一是因为谷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塑造”了现在的互联网,千千万万的网站为了适应谷歌的搜索规则而创建和不断优化,而这种优化对用户是有益的:让整个互联网更易用,让用户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当年想与之一较高下的另一家搜索引擎,却放着正途不走,走了竞价排名的歪路,这几年已经慢慢淡出顶级科技公司的圈子了。
二是因为谷歌现在对互联网的影响,依然极为深刻。搜索、地图、Youtube、Gmail、Android,在这些领域,Google都是霸主,而这些东西居然构成和延伸出了开放互联网的大部分应用。
如果仅仅说到此,似乎谷歌不因该遭受现在的麻烦:一方面反垄断官司缠身,另一方面因为财报和资本支出(AI基础设施投资)导致股价暴跌。
但是谷歌确实又有谷歌的问题:
首先是公司治理的问题。谷歌很容易把一个创新业务从0做到1再做到巨无霸,但是谷歌却很难复制别人的成功。谷歌做社交,烧了很多钱,结果最后G+灰溜溜的关门;谷歌做云,愣是没做过亚马逊和微软;谷歌做云办公,也离着微软的office365十万八千里远。如果别人做的好的地方复制不好,那就只能是公司管理和执行的问题。
其次是toB业务做不好。前边提到了云和办公谷歌做不过亚马逊和微软就是个例子,谷歌做toB业务,基本上是以雷声大雨点小告终。唯一现在有起色的是谷歌云,这个我更愿意相信是因为谷歌在网络上的积累太过于深厚了,以至于虽然其他地方比不过亚马逊和微软,也足以做个老三了。如图:
其实我认为,如果toB业务做不好,尤其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做不好,其实也是公司治理问题。微软、亚马逊都是同时做toB和toC业务,但都没有在toB业务上拉垮,反而toB业务是这两家公司强势增长的源头。
再次是反垄断监管问题。谷歌现在的问题比较麻烦,因为谷歌事实上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垄断地位,比如搜索,比如Chrome,比如Android,更让各国反垄断机构警惕的是,谷歌这些垄断业务都可以互相支撑和加强,比如Android的默认浏览器和搜索就是Chrome和谷歌。
如今,Google在美国和中国同时面对反垄断调查,其实反垄断问题也是过去一年来压着谷歌股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有是AI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不确定性增加。AI目前能为整个科技界带来什么样的增长我们还都不知道,其实现在的AI就像当年的云计算一样,前期需要大量的烧钱。目前微软、Meta、谷歌等巨头都在AI上面烧钱,但是是否能够带来生产力的进步以及带来公司业绩的提升,还有待观察。
其实这里面我最担心的竞争是来自于微软的竞争,因为AI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最初一定是首先应用于生产领域而不是消费领域,微软在toB端的强大业务基因以及无比深厚的护城河让微软这家公司能够在AI的商业应用领域占得先机。
而谷歌,正如前文所说,toB业务拉跨,那么在AI的toB应用方面,相对微软其竞争力自然就会受到怀疑。
因为近期Deepseek所带来的冲击,市场对AI军备竞赛的疑虑陡增,在谷歌上述风险未完全厘清之前,谷歌的股价恐怕还要承受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压力。
但是对我来说,谷歌就像是信仰一样,所以Google的底仓我不会动,也算是对互联网时代的一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