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线上独立站营销的经验以及工具有哪些?
今天谷歌SEO培训就来总结一下出海线上营销的一些经验以及工具。
SEO
之所以把谷歌SEO放在第一个来说,主要是因为这是我目前了解最多的营销方式。也是相对来讲做好了性价比最高的营销方式。如图:
上边这张图片是海外关于SEO和点击广告带来收益的一个随着时间的曲线。可以看出来SEO相对点击广告,在初期效果不够,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会有一个明显的指数增长趋势。
也正是因为SEO属于见效慢,但是长期来看有指数回报的特点,海外无论大小企业,如果做线上营销,SEO是一个必须要做营销渠道。通常来讲,小型企业因为自己雇佣不起人,海外人又比较贵,所以会请SEO代理来做。稍具规模的企业,则有专门的内容营销团队来做公司的SEO。随着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依赖人工的SEO内容创作可以有SEO写作工具来完成,因此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才所以AI SEO工具来替换传统的人工来提高自己SEO的效率,降低SEO的成本。
在这里,推荐的工具包括:
关键词调研工具-SemRush,Google Keyword Planner
AI SEO写作工具-QuickCreator
页面SEO基本检查工具-AITDK
广告
广告营销一直是海外企业营销投入占比最高的部分。任何企业,无论ToB还是ToC,在互联网上购买点击广告都是一个必选项。只不过对于我们创业企业,尤其很多资金不够的企业,ToB由于开始ROI算明白,大家通常就不会在广告上去投入太多,甚至不会去投谷歌广告。但是对于海外企业,通常大家都会花一定的预算在广告上。
在海外,广告渠道也有很多,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广告渠道的预算分配也不完全一样。不过有两个渠道一般是最多预算花费的地方,分别是谷歌的搜索广告和Meta的信息流广告。
我自己在这两个广告平台都有过小规模的测试,对这两个平台的广告算是有所了解。对于国内出海用户来讲,第一关就是这两个平台的开户。如果是大家在国内有公司,想通过国内公司开通Meta的Business account或者Google的广告账户,一般很难自助开通。都需要找代理去开通广告账户,比如蓝标、雨果、飞书等等公司就提供Meta和Google的开户。在这些公司开户,往往需要你在他们那里充值,然后再在Meta和Google中创建广告。而且往往一开始投广告就可能会面临封帐号,然后再解释解封的过程。
如果是利用海外公司开户,Google的广告账户开通相对简单。我自己操作了我们美国公司在谷歌的开户,从开户到广告投放,都比较顺利。谷歌海外账户一般会自动给你assign一个客户经理,因为开户要留电话,所以大家要有思想准备,就是客户经理可能会半夜打电话给你,教你如何使用谷歌ads,我屡次半夜被来自于印度的客户经理电话叫醒。最终不得不跟客户经理开了半个小时的会,一步一步把我campaign调整到100分,结果是让我每天的广告花费都达到每天的上限,实际上真正的转化一点儿也没提高。
Meta开户就非常复杂,首先要求有一个稳定的FB账户,开通FB Business还有各种验证,就算用外国公司,我发现也是相对复杂的。
具体到广告投放,FB广告是按照兴趣标签、人口统计学特征等等来进行投放的,所以要求你对你产品的目标用户的画像非常了解才行,否则可能就会投放效率不高。对于ToC类型的产品,FB广告通常会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对于ToB类型的产品,尤其是SaaS,FB的投放效果就很难讲了。现在有个马来西亚的朋友给了我一些如何用FB进行SaaS投放的建议,我正打算尝试一下。
而谷歌搜索广告由于是搜索意图驱动的,因此对于ToB的场景还是比较适合的。因此能看到海外的SaaS公司都会投谷歌的搜索词广告。比如,我搜AI Writer,能看到如下搜索广告:
可以看到Jasper等公司的广告。
具体到如何更好的投谷歌广告,国内国外都有不少谷歌广告投放服务商,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的情况下帮大家投广告。自己投广告实际上难度也不太大,重要的还是选好搜索词,然后去设置自己的campaign。谷歌对campaign有打分,当然是尽量要根据建议达到满分。另外,就是广告的落地页也要设计的能够促进用户注册、购买、或者留下联系方式。
另外除了Meta和谷歌广告,海外还有适合ToB的LinkedIn广告,X广告以及Reddit广告。适合ToC场景的Instgram,Snapchat等等广告平台。还有可以进行视频广告的YouTube广告可以尝试。
社媒营销
在海外,社媒运营和社媒营销也是企业获得客户并且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一般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讲,LinkedIn和X(twitter)是两个必须要运营的渠道。
LinkedIn作为海外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汇聚了最多的职场人群。因此非常适合ToB类型的企业去运营自己企业账号。通过在Linkedin经常性的发表有价值的内容,可以积累企业账号的关注者,进而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企业团队成员则需要在LinkedIn把自己的公司设置为自己的企业,这样能让自己的企业在Linkedin显得更加具备专业性。创始人个人账户除了设置自己与企业的关系之外,还可以highlight自己的一些专业的东西,让你企业的关注者能够对企业产生更多的信任。
企业通常也需要开通X的账户,但是相对于LinkedIn,创始人在X上的个人魅力和与人互动更重要。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尤其是出海做SaaS的初创企业,除了在X上开自己产品的账号之外,运营一个具备个人色彩的账号并积累粉丝非常重要。已经有非常多的SaaS初创企业尤其是bootstrape的企业都是靠创始人在X上积累粉丝,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产品的早期客户获取和PMF。
除了LinkedIn,X,我们也不要忘了YouTube。只不过YouTube更适合做视频内容运营。企业应该开通自己在YouTube上的账号,并且持续发布自己产品相关视频,除了能够让用户可以通过视频了解自己的产品,也能通过内容积累粉丝。在做YouTube视频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描述的SEO,因为作为谷歌旗下的产品,YouTube也是可以被视频搜索的。
另外,如果团队有时间和精力,也可以运营企业的TikTok账号,发布短视频内容。今年初曾经有一家石家庄化工企业东华金龙就曾经在TikTok上因为短视频走红出圈,给自己企业带来了一波热度和流量。
社区营销
社区营销也是出海营销手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获取流量的来源。无论是B2B,还是B2C,大家都可以在海外著名的一个红帽子社区Reddit去通过发帖和互动来获得自己的用户。Reddit社区有点儿类似于咱们中国的百度贴吧,是一个月活有10亿左右独立用户的社区。在这个大社区中,针对不同的话题有不同的子社区,也就是subreddit。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目标用户经常在的社区去发帖或者回帖,通过类似于软广的形式来获得可能的目标用户的关注。
Reddit社区运营最大的难度是账号的稳定性,因为Reddit社区每个子社区都有自己的社区规范,如果发的内容过于广告导向或者违反了论坛规则,就有可能会ban,因此养号就成了做Reddit社区运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另外,Reddit社区发帖和回帖也有高转化的模式去借鉴。比如,很多SaaS工具通常都是以讲个人故事的叙事口吻来发主题帖,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产品。
想要运营好Reddit社区,也是有可以借助的自动化工具。比如我们中国有团队创建了ideahunt产品,来帮助发现相关话题并生成回帖内容。
Outreach
除了前面提到的各种内容运营来获得用户之外,海外在线营销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是Outreach。所谓Outreach,就是根据自己产品的理想用户画像,通过数据服务筛选出来目标用户的联系方式,然后直接去对这些用户进行营销。通常来讲,在海外比较常见的outreach手段包括direct email,linkedin message。
邮件营销一直是海外常用的营销手段,提供邮件数据的公司就有好多家。比如已经上市的Zoominfo,华人成立的邮件数据企业apollo,还有更新的Snov.io,instantly等等。这些产品除了提供邮件地址外,通常也会提供邮件发送服务。而因为现在发送成功率越来越低,因此又有一些企业开始提供大规模cold mail发送服务,每天可以发送数千封邮件给目标用户。而有了AI之后,现在这些产品通常会根据你产品的特点,利用AI生成邮件发送序列,从而提高邮件发送的打开率和后续的转化率。
对于ToB类型的企业,除了邮件营销,LinkedIn消息直发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营销手段。而且因为Linkedin message没有进入垃圾箱的说法,因此打开率和转化率就会更高。只不过因为LinkedIn要考虑用户的感受,每天你能够添加和发送message的数量会有限制。通过购买Sales Navigator能够提高自己添加联系人和发message数量,但是总量还是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过对于ToB行业来讲,因为我们目标用户画像会更精准,对转化要求更高。LinkedIn的用户画像因为有profile信息,因此更容易有精准用户信息,因此转化率更高,也因此每天需要发送的信息就不需要那么多了。
LinkedIn也有不少营销自动化的产,比如supergrow等。我们国内也有创业团队在开发LinkedIn自动化的产品,我正等待他们发布让我试用。等我试用之后,也会把结果和经验分享出来。
总结
我们中国现在是制造业大国,也是工程师大国,所以生产对我们来讲不是大问题。大家已经都厌烦了内卷,因此出海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是出海最大的难度不是我们不能生产出来高质量的产品,而是我们如何在海外环境中去理解海外的营销手段。希望我总结的这些经验能够帮助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我们中国出海的同仁们大家也团结起来,共享大家的经验,让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获得越来越高的品牌认知。